35.积极践行“拥江发展”战略的示范案例——跨湖桥遗址
发布时间:2020-09-14 19:13:26
跨湖桥遗址位于萧山西部的古湘湖之中。遗址经过1990年、2001年和2002年3次考古发掘,出土了大量骨器、木器、石器、陶器及动植物遗存等,经碳十四年代数据测定,距今8000-7000年,是我国长江下游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,被评为“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。2004年12月,遗址因文化内涵丰富,类型独特,被正式命名为“跨湖桥文化”。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2005年8月,由湖北省博物馆、浙江省博物馆、中国地质大学和萧山博物馆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课题组编制的《跨湖桥独木舟遗址原址保护工程方案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,成功实施完成独木舟遗址疏干排水地质工程、土遗址加固工程、独木舟及木构件的脱盐脱水保护、独木舟及木构件有害微生物的防治工程等四大文保工程。涉及水文地质、岩土力学、环境科学、建筑学、化学、微生物学和文物保护等多学科领域,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、文保科研、工程技术和考古研究人员成功合作的典范。遗址保护专著《跨湖桥遗址原址保护》被评为“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”; “萧山跨湖桥独木舟遗址的微生物危害综合防治研究”和“跨湖桥遗址潮湿环境综合保护技术效果监测”两个浙江省文物局批准立项的课题顺利结项。
跨湖桥遗址的原址保护,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高度关注,先后两次亲自到遗址现场考察调研。为遗址最终落实遗址的“原址保护”,建立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奠定了基础。2009年9月,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在跨湖桥遗址原址上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。博物馆开馆至今,接待游客约420万人次,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博物馆除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,也是跨湖桥文化宣传、交流和研究的重要平台。从2010年起,博物馆配合萧山区举办的“跨湖桥文化节”,至2019年已连续举办10届。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学术论坛,有效提升学术研究水平。跨湖桥文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。
而今,跨湖桥遗址以它独特的内涵,怡然成为钱塘江南岸湘湖景区闪亮的明珠,贡献萧山文化保护传承,为杭州的文旅事业发展,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来源: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作者: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编辑:吴阳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