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.积极践行“拥江发展”战略的示范案例——梅城古镇
发布时间:2020-08-29 20:07:07
梅城古镇,地处浙江西部,建德东部,钱塘江上游。古镇周边多丘陵,北面为乌龙山主脉,南面富春江、新安江、兰江三江汇合于此。其背山面水的区位选址,形成“北枕龙山,南襟丁水”的形胜,为江南山水秀丽地。
梅城古镇,原为严州的州治和建德县的县治所在地。三国吴黄武四年(225),建德建县,县治在梅城。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,睦州州治从上游的淳安迁到这里,下辖建德、寿昌、淳安、遂安、桐庐、分水六县。严州原为浙江十一州府之一,是历史上介于皖南徽州和浙江省会杭州之间、钱塘江干流中唯一的一个州府。南宋时为“京畿三辅”,战略上有“严州不守,临安必危”之说。明代历史地位仅次于省会杭州,清代历史地位仅次于杭嘉湖。古镇因水而兴,也因水而衰。民国以后,随着徽商的衰落和陆路交通的日益发达,钱塘江水运地位的下降,严州建置被撤销,古镇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,梅城古镇也由原来的州治所在地沦为一个普通建制镇。
梅城古镇背山面水,历经1800年的沧桑历史,在历代名人贤士及严州人的呵护培育下,形成了灿烂而丰富的严州历史文化。同时,作为钱塘江流域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和战略位置的府城,其独特的其三江交汇,南、北双塔对峙,东、西两湖点睛的独特滨江山水空间环境和州、县双治,“十”字形街巷格局也得以保存,仍是全国为数极少的州府规制清晰、街巷肌理完整、历史文脉可循、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。
近年来,随着浙江省实施“拥江发展”战略和“美丽城镇”建设,古城价值日益引起重视,为其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。2018年开始,建德市紧抓机遇,根据省委车俊书记提出的“建设新时代杭州美丽城镇,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”要求,坚持“古城保护与综合利用并重、文化传承与产业培育并举、经济兴城与发展富民并进”的思路,高标准规划、严要求落实放,做好严州古城综合保护工作。
坚持“考古前置、价值传递、保护第一、以文化统筹业态”理念,先后对影剧院区块、玉带河沿岸、总兵府遗址和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进行考古发掘工作,为展示严州文化和佐证严州历史提供重要的实证。
围绕“两口两路两湖一带”重点,先后完成东、西入城口、正大街、南大街、三星街古城保护示范街整治提升,打通玉带河、连通东湖和西湖,古镇原有街巷格局得以恢复。
根据文物保护“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”,对古镇内现存的文物建筑开展维修,金源昌卷烟厂旧址、浙大西迁旧址、竺可桢办公楼、清邮局、建德地委旧址、诸葛后裔故居等古建筑先后被保护修缮,让古镇的传统元素得以呈现。
根据习近平总书记 “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,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,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”的要求,在开展古建筑修缮的基础上,多途径加大修后利用,通过酒店民宿、会议活动、小型专题博物馆等业态对古建筑进行布局。以正大街22号建筑为例,其在修缮后经设计改造成为现在的金源昌精品酒店,成为古镇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,既带动了旅游人气,也是展示金源昌卷烟厂历史的重要平台。让文物活起来,提升了城市品位,展现了城市魅力。
经过几年的保护与整治,“千年古府”的肌理正一点点从历史的尘埃中被剥离、复原,也初步形成了集历史文化展示和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特色街区。梅城古镇保护开发成为践行“拥江发展”战略的示范案例。
来源:建德市文广旅体局 作者:建德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:吴阳杰